透水管

    填石盲沟与软式透水管的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4 | 回复0 |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路基排水系统较为复杂,截水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上边坡坡顶5~10m处,边沟基本紧靠挖方或低填(填方小于边沟深度的)路基边缘,排水沟设置在填方路基坡角1~2m处,顺应路线纵向布设,材质一般均为圬工砌体组成。一般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由截水沟拦截至自然沟低洼处或涵洞进口,截水沟无法排至自然沟低洼处或涵洞进口的,将引至路基边沟或路基排水沟,再通过路基边沟或路基排水沟引至自然沟低洼处或涵洞进口处,最终使地表水排至路基另一侧,消除降水对路基的危害。然而截水沟、边沟、排水沟对于边坡渗水、突然冒出的泉眼等地下水无法发挥作用,只能以盲沟(又称渗沟)形式解决。盲沟的作用就是将过早出露的地下水延长其埋藏距离,直至通过盲沟的形式将地下水引至路基以外后出露,从而解决夏季路基湿软、翻浆及冬季路基范围内地下水出露形成的涎流冰。肓沟一般是沿路线上边坡纵向布设,再每隔30~50m设横向盲沟一条,将纵向盲沟的水引至路基以外。为了保证冬季盲沟正常工作,盲沟的埋置深度一般在当地大地冻深线以下。

    2004年以前,在青海公路建设中,路基盲沟的形式基本上都是大挖方断面内填筑块片石、设置砂砾反滤层等组成,如图1所示。青海大部分地区大地冻深在1.5m以上,为了达到保温效果,断面尺寸一般比较庞大,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在片石、砂砾料缺乏地区其成本造价偏高。青南高海拔地区往往存在多年冻土,在片石盲沟开挖基础施工时,由于断面较大且施工周期比较长,多年冻土容易遭到破坏,造成路基靠盲沟一侧坍塌、沉陷等新的公路病害。同时,这种填石盲沟反滤层设置困难,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泥沙淤塞,排水效率低,使用寿命较短。

    为解决以上填石盲沟的各种弊端,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目前采用了软式透水管渗沟。这种软式透水管渗沟具有良好的防淤塞效果,断面尺寸小,造价较低,使用寿命长,施工简便,可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