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管

    软式透水管在疏排水中的实例

    [复制链接]
    查看3 | 回复0 |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漳龙线K288+500左侧堑坡滑坍病害整治。2000年雨季,漳龙线K288+500左侧堑坡发生滑坍,坍体约1000m3。该地段路堑岩石破碎、裂隙水发育,水害复旧工程措施原拟定为:下部采用重力式路堑挡墙支挡;上部减载放缓边坡;堑坡设置三条宽I.5m、深1.0m的片石渗沟;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封闭。设计调查时,老百姓反映此地段曾经有挖煤井,修建铁路时被封闭,现具体位置不详;此外,可见挡土墙表面十分湿润甚至滴水;故工程设计必须首先解决路堑地下水的疏排问题。因此,新建挡土墙除按常规设置泄水孔外,还采用软式透水管设斜孔排水。在距离侧沟底1.5m墙高处布置斜孔一排6根,间距4m,仰角15°,孔深25.0m,共安装软式透水管150m。工程完工至今已三年,孔内常年流水,整治工程质量效益良好。

    (2)漳龙线K368+250右侧路堑挡土墙加固。该路堑挡土墙因砌筑质量差,出现严重外鼓变形,需采取返修重建的工程措施。其中,对墙面表现湿润但还未发生变形、整体质量尚好的部分墙体,从预防角度考虑,设计采用了软式透水管斜孔排水措施,从而改善了墙背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提高了墙体安全系数。具体设置为:在湿润的墙面位置布置斜孔两排4根、间距4.0m、仰角15°、孔深4.0—8.0m。共安装软式透水管28.0m。据工程竣工后的观察资料证实,与使用传统反滤层的挡土墙地段相比。泄水孔的排水量增大,表明软式透水管已起到良好的排水作用。

    (3)京九线K2073+800右侧路堤滑坍病害整治。该地段在2000年雨季发生滑坍,坍体约8000m3;2001年雨季又发生溜坍,坍体约900m3;两次均采用了坡面防护、完善排水设施、坡脚反压及设抗滑支挡结构等常规整治工程措施。该地段为跨山沟填筑的路基,新线施工时机械施工方法受限、压实质量较差、本体的渗透性大。复旧整治设计时,由于工期紧,又缺乏对山体水文地质情况与既有路基的全面分析,对路堤本体土内的地下水及渗透水未采取有效的疏排措施,以致于病害再次发生。因此,在第二次病害整治工程中,设计采用了软式透水管斜孔排水:在坡脚桩板墙之间布斜孔两排6根,排距2.5m、间距6.0m、仰角11°、孔深24.0m;在二级边坡上布斜孔一排5根,间距6.0m、仰角11°、孔深22.0m;共安装软式透水管254.0m。据工后观察,无论旱季雨季,软式透水管均有水渗出,表明软式透水管已起到良好的疏、排水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治理整治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