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

    乳化沥青的形成机理

    [复制链接]
    查看15 | 回复0 | 1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乳状液理论,由于沥青与水之间存在显著的表面张力差异,直接分散会导致沥青颗粒重新聚集。要使沥青稳定均匀地悬浮于水中,必须借助乳化剂来降低两相间的表面张力差。沥青能在乳化剂水溶液中形成稳定分散体系的关键机理包括:

    1)乳化剂通过降低界面能发挥作用
    由于沥青与水之间存在显著的表面张力差异,两者通常难以互溶。当加入适量乳化剂后,其分子会在沥青-水界面形成定向排列。乳化剂作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不对称分子结构——极性基团(亲水端)和非极性基团(亲油端),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在界面形成吸附层,有效降低两相间的表面张力差。

    2)界面膜的保护机制
    乳化剂分子通过亲油基定向吸附于沥青微滴表面,在沥青-水界面形成具有机械强度的保护膜(如图9.9所示)。该界面膜的致密程度和机械强度与乳化剂浓度直接相关——当乳化剂处于最佳浓度时,界面膜由紧密排列的定向分子构成,此时膜强度达到峰值,能有效抵抗沥青微滴碰撞时的聚结倾向,从而维持沥青-水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3)界面电荷稳定机制
    乳化剂在水溶液中解离后,其亲油基吸附于沥青微滴表面,而亲水基电离使微滴带电(如阳离子乳化剂使微滴带正电荷)。这种作用在沥青-水界面形成双电层结构:内层为固定电荷的吸附层,电荷性质与微滴相反;外层为电荷逐渐扩散的扩散层。由于所有沥青微滴带有相同电荷并受双电层作用,产生静电排斥力,从而维持沥青-水体系的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乳化沥青之所以能形成高稳定的分散体系,主要是由于乳化剂降低了体系的界面能、界面膜的形成和界面电荷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

    主题

    0

    回帖

    3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