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

    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分类

    [复制链接]
    查看2 | 回复0 |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胶体学说指出,沥青中的沥青质作为分散相,油分作为分散介质,但沥青质无法直接分散于油分中。树脂在此体系中充当"胶溶剂"角色,沥青通过吸附树脂形成胶团,进而分散于油分中。因此,沥青的胶体结构以沥青质为胶核,表面吸附树脂并向外扩散形成胶团,这些胶团最终均匀分散在油分中。值得注意的是,沥青胶体结构中从沥青质到油分的过渡是连续且渐变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面分界。

    根据沥青中各组分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差异,可形成不同类型的胶体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溶胶型结构——沥青质含量较少,油分和树脂较多,胶团外膜较厚,分散介质中胶团运动自由。此类沥青黏度低、流动性强、塑性好,自愈能力突出,但高温稳定性差,易软化流淌,如直馏沥青;
    2)溶-凝胶型结构——沥青质含量适中,树脂充足,胶团间存在适度吸引力且浓度较高。这类沥青兼具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变形能力,现代优质道路沥青多属此类;
    3)凝胶型结构——沥青质含量高,油分和树脂较少,胶团间吸引力强,移动困难。其特点是高弹性、高黏性、低温度敏感性,但流动性和塑性较差,如氧化沥青。

    沥青胶体结构直接影响路用性能,工程上常采用针入度指数(PI)法评估其结构类型及稳定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

    主题

    0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