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旭工程材料 发表于 5 天前

模袋混凝土护坡技术的施工流程

对于一些工期较短、对施工材料品质要求偏高的护坡施工活动来说,模袋混凝土护坡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结合河道工程案例,分析该技术的应用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准备
在明确模袋混凝土护坡技术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应在工程建设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考虑案例工程的现场环境条件和作业情况,实际护坡施工涉及的建筑材料以块石、混凝土、长丝机织土工模袋、土工布为主。为保障模袋混凝土护坡技术的应用效果,应在施工前明确各项建筑材料的应用类型和性能要求。块石主要为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大于50MPa、软化系数在0.85以上、密度超过2.65t/m3且质地坚硬的完整块石,质量为60~150kg,应具备合理的级配。混凝土材料主要为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泵送性的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在200mm以上,强度等级为C25,抗冻等级为F150。这一过程中也应注重对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等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案例工程中长丝机织土工模袋主要为具有良好耐紫外线性能的聚酯涤纶长丝机织土工模袋,且保证模袋性能满足施工标准规范中的技术与指标要求。土工布主要围绕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效孔径、垂直渗透系数等参数来进行选择。

2、施工流程
结合案例工程现场情况应用模袋混凝土护坡技术时,主要施工流程和步骤如下:
(1)在测量放线与技术复核阶段,要求在实际施工前及时准点复核基准点,在施工现场依次设置好施工基准线和水准线等定位基本标志后,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定期校核定位标志点。
(2)在边坡开挖和埋坡环节,为提升开挖工作效率,施工方综合应用了挖掘机、挖泥船等设备。在进行水上边坡开挖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坡度比开展开挖、修正等施工活动;在水下施工环节,主要借助挖泥船完成水下边坡的调整工作。为提高边坡开挖、埋坡施工效率,施工方按照先水下后水上的顺序完成开挖、埋坡施工作业,有效管控施工工期。
(3)在进行模袋混凝土摊铺作业前,应在坡顶和坡底之间适当距离搭设钢管,作为定位桩,同时,在模袋上下端以尼龙绳封制套环。为降低模袋位置调节难度,在模袋设计上端将定位桩套入环口,然后将手拉葫芦安装在坡顶的定位桩处。模袋的下口套环则应穿过钢管,在离模袋下端设计位置约5m处抛设铁锚,铁锚上设浮子,锚上连接定位滑轮,用尼龙绳连接水下定位钢管,并通过滑轮接到岸上。铺设时用船拉住模袋下端,拖放在水中,用上端的手拉葫芦和穿过滑轮的尼龙绳配合调节模袋位置。模袋定位过程中,潜水员配合拉扯到位,并临时固定,确保模袋位置正确和平整。
(4)在模袋铺设施工环节,应严格依据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将模袋放置在坡面指定位置。在将模袋向下安放的过程中,也应让模袋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并以偏向航道内侧的方向拉紧。下放安装的模袋边缘部分与已有的模袋混凝土搭接宽度应超过30cm。顺坡模袋铺设时应及时磨平处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凸起土石。在实际铺设过程中,也应在计划罐装模袋数量的基础上增加1个模袋,让实际铺设的模袋能够与下一批模袋实现有效衔接。
(5)进行混凝土充灌作业时,要把握好充灌速度,做到混凝土搅拌、泵送、充灌一气呵成。充灌次序应为先深水后浅水、先上游后下游,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潜水员必须经常观察,并在下面不停地踩动,使混凝土能顺畅流动,从而保证模袋中的混凝土充盈。待灌注口的混凝土灌注量满足要求后,及时更换灌注口。在灌注最后一个灌注口时,应同时比较实际灌注量与理论方量,避免灌注不足或超灌。
(6)所有施工工序完成后,应遵循相关的技术应用标准要求,及时对实际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依据设计图纸及技术标准相关要求,确保模袋混凝土的灌注和施工质量。对质量检验中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予以返工处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模袋混凝土护坡技术的施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