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材料的强度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当材料承受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就产生应力,随着外力的增加,内部应力也相应增大。直至材料不能够再承受时,材料即发生破坏,此时材料所承受的极限应力值就是材料的强度,又称为极限强度。根据材料所受外力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剪强度等。材料的强度与其组成、构造等因素有关。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抵抗外力的特点,如混凝土、石材、砖、砂浆和铸铁等,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较低,常用于结构承压部位;木材的强度则具有方向性,顺纹方向的强度与横纹方向的强度不同,顺纹方向的抗拉强度大于横纹方向的抗拉强度,故用于梁、屋架等时,应按顺纹方向;钢材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都较高,多用于承受各种外力的结构。即使是同类材料当其内部构造不同时,强度也有较大差异。致密度越高的材料,强度越高,即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强度越低。同种材料,材料的强度与孔隙率之间存在近似直线的反比关系。
材料的强度与其含水状态及温度也有关,含有水分的材料强度较其干燥时的强度低。通常温度高时,材料的强度将降低,如沥青混凝土尤为明显。此外,材料的强度还与其测试条件及方法等外部因素有关。如同种材料,采用小试件测得的强度较大试件高;加荷速度快者,强度值偏高;表面涂润滑剂时,所测得的强度值低。因此,材料的强度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的结果。
为了使试验数据准确,并且具有可比性,测定材料强度时,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试验标准进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