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格栅在路基拓宽中的施工
施工要点:(1)台阶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精准测放填方坡脚,外侧加宽30cm用于后期边坡修整。对施工范围清表后采用机械在既有路基加宽侧按宽1.0m、高0.6m开挖台阶并设置3%反坡。台阶施工完成后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
(2)基底处理
由于路基坐落于软土层,为提高地基承载力,第一层土工格栅铺设前需铺筑30cm厚碎石垫层,并采用12t冲击压路机以10~12km/h的速度冲压5遍(以错轮不重叠轨迹铺盖整个碾压面为1遍),确保压实度≥93%。
(3)土工格栅铺设
在检查基底平整密实后,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铺设作业应连续,土工格栅需拉直平顺并紧贴下承层,避免扭曲、褶皱、卷边和重叠。道路横向土工格栅尽量一次铺设,不宜设置搭接缝;纵向连接时,相邻格栅的搭接长度应超过20cm,并采用“U”型钉按150~200cm间距进行固定,辅以塑料撕裂带进行绑扎连接。
(4)路基填筑
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填土,以免阳光暴晒对其性能造成影响。路基填筑虚铺层厚为24cm(虚铺系数取值1.2),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以防碾压过程对格栅造成挤压破坏。加筋体采用25t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方式以静压为主,振压为辅,以防止振幅过大使土工格栅发生错位(尤其是搭接缝处)。具体可先静压2~3遍,使加筋体初步密实稳定后,轻振1~2遍,然后再静压2遍收面。碾压过程遵循“先外后内、先低后高、先慢后快、纵向碾压”的基本原则,碾压速度不宜过快,以2~4km/h为宜。现场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检测频率和检测结果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的相关规定。
(5)分层铺设
按照上述工序每填筑3层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直至与原路基齐平后全断面铺筑至设计标高。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土工格栅的质量控制:土工格栅进场后,应按批次进行抽样复检,每批次检测不少于三组样本。只有当土工格栅的检测结果符合规定标准时,方可投入使用。
(2)保持填料力学性能的一致性:新筑路基的填料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指标应尽可能与既有路基相匹配,以降低因填料性质差异导致的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现象。
(3)路基压实度检测:路基压实度检测应基于通过击实试验获得的填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施工过程中的碾压含水量应控制在±2%以内,以确保压实效果。
(4)土工格栅的铺设与调整:在土工格栅铺设过程中,每10m应进行一次人工调直,以避免过度拉伸,防止土工格栅因超过其抗拉强度和变形极限而发生的撕裂破坏。
(5)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已完成铺设的土工格栅及未碾压的加筋体上禁止车辆行驶。在摊铺卸料时,应采用倒卸法,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避免急刹,以防止对土工格栅造成机械破坏或错位。
(6)防排水措施:施工过程中应实施有效的防排水措施,防止路基因地表水浸泡而软化。在排水条件较差的场地,应修建临时截水沟、排水渠、集水井等设施,以进行集水明排。
页:
[1]